我有时会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有时我只想一个人。Channel: https://www.t.me/maobobzDiscuss: https://www.t.me/mbbjjw
五一劳动节要不改名五一日本节好了,怎么朋友圈全部在日本!!
换了一张花了70块钱的钢化膜,发现黑边都变小了,难道我之前用的膜都挡屏幕吗!!
穷成啥样了这俩人
这几天因为Channel 垃圾广告太多,所以加了 bot ,但是好像没设置对(设置了仅白名单),所以好像误伤了好多人。。
感觉京东不是真的想做外卖,他就是单纯地想干美团hhh
我个人实在很难共情演苦情戏的人,我也不希望其它人在损害自身利益(甚至公共利益)且没有得到我的对等回应的情况下还持续付出。这不是我希望的关系,无论处于哪一方对我来说都很有压力。
如果我是宫琳,我早就停止我的付出了;如果我是常旭强,我早就明确拒绝和停止这段关系了。
如果我是宫琳的其它学生,那我才是真的日了狗了。
如果我是宫琳,我早就停止我的付出了;如果我是常旭强,我早就明确拒绝和停止这段关系了。
如果我是宫琳的其它学生,那我才是真的日了狗了。
不知道是不是新版 GPT 支持了历史对话的原因,现在 GPT 对于事情的看法和观点越来越符合我的口味了。
这让我感到非常恐惧,会不会有一天 AI 对我来说,也变成了一个信息茧房?
这让我感到非常恐惧,会不会有一天 AI 对我来说,也变成了一个信息茧房?
又是被 GPT 吓死的一天
「我隐隐约约觉得,这场算法时代的独裁与共谋才刚刚开始。
现在的算法是圈养,一切以我为中心。我喜欢的,我有兴趣的,我,我,我,我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我。
这会密封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你刷得越久,越对“不同”有本能的抵触,变得傲慢,敏感,一切以我的感受为准,坚信网络是为我服务,却想不到网络上也有其他人存在。
我不喜欢的观点,就是有害信息,我不喜欢的人,就应该被封杀。
这种不包容,敏感,脆弱,让用户们主动举报、筛选内容。平台再扮演主宰生杀的神,反复满足用户,同时反复巩固算法,让用户更加沉迷。
敏感催生审查,审查又训练出更敏感的用户,这是一种闭环养殖系统,二者相互滋长。这种逻辑下,举报不是为了公共安全,而是为了维护“我眼中的世界秩序”。
但这是一种心灵的虚弱。我经常觉得,这个时代的朋友们都太脆弱了,看到半个乳沟,恨了,看到小说主角有过性经历,恨了,看见《再见爱人》里的麦琳居然还在呼吸,又恨了。
新的一天,新的仇恨。算法把用户包裹起来,像藏在一个罐子里,它不需要你理解世界,它只需要你感觉强烈。
人想要点亮心灯,第一步是放下我执。现在我执变成商品,被编码、追踪、优化,成了平台最稳定的生产资料。
我们看过太多坚定,残忍,癫狂的网友,也看到太多对立,大家都振振有词,仿佛自己就是正义判官。
大家的生活已经足够艰难,无法在自己能掌控的精神世界再遭受更多挫折,也没有任何心理余量去提高对彼此的善意。
如果生存环境不提升,那算法的舒适温床就不可能逆转。大多数人都会退行成保守,敏感的初中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陈生大王
现在的算法是圈养,一切以我为中心。我喜欢的,我有兴趣的,我,我,我,我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我。
这会密封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你刷得越久,越对“不同”有本能的抵触,变得傲慢,敏感,一切以我的感受为准,坚信网络是为我服务,却想不到网络上也有其他人存在。
我不喜欢的观点,就是有害信息,我不喜欢的人,就应该被封杀。
这种不包容,敏感,脆弱,让用户们主动举报、筛选内容。平台再扮演主宰生杀的神,反复满足用户,同时反复巩固算法,让用户更加沉迷。
敏感催生审查,审查又训练出更敏感的用户,这是一种闭环养殖系统,二者相互滋长。这种逻辑下,举报不是为了公共安全,而是为了维护“我眼中的世界秩序”。
但这是一种心灵的虚弱。我经常觉得,这个时代的朋友们都太脆弱了,看到半个乳沟,恨了,看到小说主角有过性经历,恨了,看见《再见爱人》里的麦琳居然还在呼吸,又恨了。
新的一天,新的仇恨。算法把用户包裹起来,像藏在一个罐子里,它不需要你理解世界,它只需要你感觉强烈。
人想要点亮心灯,第一步是放下我执。现在我执变成商品,被编码、追踪、优化,成了平台最稳定的生产资料。
我们看过太多坚定,残忍,癫狂的网友,也看到太多对立,大家都振振有词,仿佛自己就是正义判官。
大家的生活已经足够艰难,无法在自己能掌控的精神世界再遭受更多挫折,也没有任何心理余量去提高对彼此的善意。
如果生存环境不提升,那算法的舒适温床就不可能逆转。大多数人都会退行成保守,敏感的初中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陈生大王
我在思考:搞金融的最后很多开始搞玄学,是不是因为他们比较喜欢研究普通人看不懂但是又显得很厉害的东西?
——————
然后我再认真想了一下,只这么想可能有偏见,或许还有以下几种原因:
1、追求「掌控未来」的焦虑:
金融一直试图预测和驾驭不确定性:这跟玄学试图“看透命运”、“避灾趋吉”可能有一些共通点。
所以他们可能有一种“在混沌中寻找规律”的习惯,有时候现实中遇到市场解释不了的波动,就很自然地开始看天象、算命盘,寻求一种更高维度的解释体系。
而这种习惯甚至会蔓延到金融以外的生活领域。
2、对复杂系统有偏爱:
很多玄学体系结构复杂、符号繁多,有一种“代码美”或“数学美”。对做过量化、建模、算法的人来说,这些体系可能有吸引力:
“这个东西看起来像是有一套逻辑的,只是别人看不懂。”
3、知识的稀缺性 → 稀缺的权威感
搞玄学的东西门槛高 + 可解释空间大,有种「看不懂但好像很厉害」的气质。
尤其在一些需要说服力或引导信任的场合,这种东西反而比传统逻辑更有效。所以有些时候,玄学可能不是为了真相,而是为了影响力。
————————
也许,世界的逻辑常常“不讲逻辑”,所以有时候很多人只能转向那些能解释“无解”的学问。
——————
然后我再认真想了一下,只这么想可能有偏见,或许还有以下几种原因:
1、追求「掌控未来」的焦虑:
金融一直试图预测和驾驭不确定性:这跟玄学试图“看透命运”、“避灾趋吉”可能有一些共通点。
所以他们可能有一种“在混沌中寻找规律”的习惯,有时候现实中遇到市场解释不了的波动,就很自然地开始看天象、算命盘,寻求一种更高维度的解释体系。
而这种习惯甚至会蔓延到金融以外的生活领域。
2、对复杂系统有偏爱:
很多玄学体系结构复杂、符号繁多,有一种“代码美”或“数学美”。对做过量化、建模、算法的人来说,这些体系可能有吸引力:
“这个东西看起来像是有一套逻辑的,只是别人看不懂。”
3、知识的稀缺性 → 稀缺的权威感
搞玄学的东西门槛高 + 可解释空间大,有种「看不懂但好像很厉害」的气质。
尤其在一些需要说服力或引导信任的场合,这种东西反而比传统逻辑更有效。所以有些时候,玄学可能不是为了真相,而是为了影响力。
————————
也许,世界的逻辑常常“不讲逻辑”,所以有时候很多人只能转向那些能解释“无解”的学问。
「世界上充满了值得尝试的事情和事物,可是大多数时候却被大多数人忽视。
因为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是,变得肥胖和无知要比保持健康和学习更容易。
大多数人总是选择最容易、最不需要努力的事情。」
因为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是,变得肥胖和无知要比保持健康和学习更容易。
大多数人总是选择最容易、最不需要努力的事情。」
我舅这个在华尔街搞了二十来年对冲基金的博士,每次他回国我都要花个把小时重新教他一次 clash 怎么用,和一个智障一样,我是真的很崩溃。
昨晚做梦梦到买什么东西送了一个新的热水器,然后它又是热水器又是空调,很厉害。自己鼓捣着给它装上去了。
早上起床上厕所的时候很疑惑我新的热水器去哪儿了。。
早上起床上厕所的时候很疑惑我新的热水器去哪儿了。。
今天的 Bug 改到我想砸电脑。
坐对面的男同事午休的时候在看韩剧,然后看着看着现在搁那儿哭。😅
和老板出来拜访别的公司,完了结束的时候悄咪咪地和我说了一句:跑了好几家公司,越觉得你还是挺牛的,一个人把别人二三十号人的活给干了。
(我内心 OS:赶紧给我涨工资!)
(我内心 OS:赶紧给我涨工资!)
哈哈哈真是太好笑了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