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会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有时我只想一个人。Channel: https://www.t.me/maobobzDiscuss: https://www.t.me/mbbjjw
群晖安装了 Tailscale ,点击打开登录页面跳不出来,网页的 console 显示报错401 Unauthorized。
----解决方法----
开启群晖终端机的SSH功能;
用 SSH 运行:
sudo tailscale status
查看Tailscale登录状态,如果没有授权运行:
sudo tailscale up
返回的链接到浏览器可以完成登录授权。
----解决方法----
开启群晖终端机的SSH功能;
用 SSH 运行:
sudo tailscale status
查看Tailscale登录状态,如果没有授权运行:
sudo tailscale up
返回的链接到浏览器可以完成登录授权。
好累,已经连续3天做梦梦到在处理紧急工作,人为什么要上班。🙁
半夜打扫卫生把手划了🙁
淘了一个新玩意儿(ㆆᴗㆆ)
买了一件始祖鸟的 cormac 速干短袖,然后发现还是巴塔的 C1 舒服。于是把鸟退了,安心守护我的巴塔。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 史铁生《我与地坛》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 史铁生《我与地坛》
没有任何受益者的牺牲,那么受益者就是那个所谓的牺牲者。
有时候好奇稍微探头看一看都会感觉同性恋这个圈子的关系乱七八糟的。
五一劳动节要不改名五一日本节好了,怎么朋友圈全部在日本!!
换了一张花了70块钱的钢化膜,发现黑边都变小了,难道我之前用的膜都挡屏幕吗!!
穷成啥样了这俩人
这几天因为Channel 垃圾广告太多,所以加了 bot ,但是好像没设置对(设置了仅白名单),所以好像误伤了好多人。。
感觉京东不是真的想做外卖,他就是单纯地想干美团hhh
我个人实在很难共情演苦情戏的人,我也不希望其它人在损害自身利益(甚至公共利益)且没有得到我的对等回应的情况下还持续付出。这不是我希望的关系,无论处于哪一方对我来说都很有压力。
如果我是宫琳,我早就停止我的付出了;如果我是常旭强,我早就明确拒绝和停止这段关系了。
如果我是宫琳的其它学生,那我才是真的日了狗了。
如果我是宫琳,我早就停止我的付出了;如果我是常旭强,我早就明确拒绝和停止这段关系了。
如果我是宫琳的其它学生,那我才是真的日了狗了。
不知道是不是新版 GPT 支持了历史对话的原因,现在 GPT 对于事情的看法和观点越来越符合我的口味了。
这让我感到非常恐惧,会不会有一天 AI 对我来说,也变成了一个信息茧房?
这让我感到非常恐惧,会不会有一天 AI 对我来说,也变成了一个信息茧房?
又是被 GPT 吓死的一天
「我隐隐约约觉得,这场算法时代的独裁与共谋才刚刚开始。
现在的算法是圈养,一切以我为中心。我喜欢的,我有兴趣的,我,我,我,我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我。
这会密封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你刷得越久,越对“不同”有本能的抵触,变得傲慢,敏感,一切以我的感受为准,坚信网络是为我服务,却想不到网络上也有其他人存在。
我不喜欢的观点,就是有害信息,我不喜欢的人,就应该被封杀。
这种不包容,敏感,脆弱,让用户们主动举报、筛选内容。平台再扮演主宰生杀的神,反复满足用户,同时反复巩固算法,让用户更加沉迷。
敏感催生审查,审查又训练出更敏感的用户,这是一种闭环养殖系统,二者相互滋长。这种逻辑下,举报不是为了公共安全,而是为了维护“我眼中的世界秩序”。
但这是一种心灵的虚弱。我经常觉得,这个时代的朋友们都太脆弱了,看到半个乳沟,恨了,看到小说主角有过性经历,恨了,看见《再见爱人》里的麦琳居然还在呼吸,又恨了。
新的一天,新的仇恨。算法把用户包裹起来,像藏在一个罐子里,它不需要你理解世界,它只需要你感觉强烈。
人想要点亮心灯,第一步是放下我执。现在我执变成商品,被编码、追踪、优化,成了平台最稳定的生产资料。
我们看过太多坚定,残忍,癫狂的网友,也看到太多对立,大家都振振有词,仿佛自己就是正义判官。
大家的生活已经足够艰难,无法在自己能掌控的精神世界再遭受更多挫折,也没有任何心理余量去提高对彼此的善意。
如果生存环境不提升,那算法的舒适温床就不可能逆转。大多数人都会退行成保守,敏感的初中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陈生大王
现在的算法是圈养,一切以我为中心。我喜欢的,我有兴趣的,我,我,我,我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我。
这会密封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你刷得越久,越对“不同”有本能的抵触,变得傲慢,敏感,一切以我的感受为准,坚信网络是为我服务,却想不到网络上也有其他人存在。
我不喜欢的观点,就是有害信息,我不喜欢的人,就应该被封杀。
这种不包容,敏感,脆弱,让用户们主动举报、筛选内容。平台再扮演主宰生杀的神,反复满足用户,同时反复巩固算法,让用户更加沉迷。
敏感催生审查,审查又训练出更敏感的用户,这是一种闭环养殖系统,二者相互滋长。这种逻辑下,举报不是为了公共安全,而是为了维护“我眼中的世界秩序”。
但这是一种心灵的虚弱。我经常觉得,这个时代的朋友们都太脆弱了,看到半个乳沟,恨了,看到小说主角有过性经历,恨了,看见《再见爱人》里的麦琳居然还在呼吸,又恨了。
新的一天,新的仇恨。算法把用户包裹起来,像藏在一个罐子里,它不需要你理解世界,它只需要你感觉强烈。
人想要点亮心灯,第一步是放下我执。现在我执变成商品,被编码、追踪、优化,成了平台最稳定的生产资料。
我们看过太多坚定,残忍,癫狂的网友,也看到太多对立,大家都振振有词,仿佛自己就是正义判官。
大家的生活已经足够艰难,无法在自己能掌控的精神世界再遭受更多挫折,也没有任何心理余量去提高对彼此的善意。
如果生存环境不提升,那算法的舒适温床就不可能逆转。大多数人都会退行成保守,敏感的初中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陈生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