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隐隐约约觉得,这场算法时代的独裁与共谋才刚刚开始。
现在的算法是圈养,一切以我为中心。我喜欢的,我有兴趣的,我,我,我,我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我。
这会密封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你刷得越久,越对“不同”有本能的抵触,变得傲慢,敏感,一切以我的感受为准,坚信网络是为我服务,却想不到网络上也有其他人存在。
我不喜欢的观点,就是有害信息,我不喜欢的人,就应该被封杀。
这种不包容,敏感,脆弱,让用户们主动举报、筛选内容。平台再扮演主宰生杀的神,反复满足用户,同时反复巩固算法,让用户更加沉迷。
敏感催生审查,审查又训练出更敏感的用户,这是一种闭环养殖系统,二者相互滋长。这种逻辑下,举报不是为了公共安全,而是为了维护“我眼中的世界秩序”。
但这是一种心灵的虚弱。我经常觉得,这个时代的朋友们都太脆弱了,看到半个乳沟,恨了,看到小说主角有过性经历,恨了,看见《再见爱人》里的麦琳居然还在呼吸,又恨了。
新的一天,新的仇恨。算法把用户包裹起来,像藏在一个罐子里,它不需要你理解世界,它只需要你感觉强烈。
人想要点亮心灯,第一步是放下我执。现在我执变成商品,被编码、追踪、优化,成了平台最稳定的生产资料。
我们看过太多坚定,残忍,癫狂的网友,也看到太多对立,大家都振振有词,仿佛自己就是正义判官。
大家的生活已经足够艰难,无法在自己能掌控的精神世界再遭受更多挫折,也没有任何心理余量去提高对彼此的善意。
如果生存环境不提升,那算法的舒适温床就不可能逆转。大多数人都会退行成保守,敏感的初中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陈生大王
现在的算法是圈养,一切以我为中心。我喜欢的,我有兴趣的,我,我,我,我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我。
这会密封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你刷得越久,越对“不同”有本能的抵触,变得傲慢,敏感,一切以我的感受为准,坚信网络是为我服务,却想不到网络上也有其他人存在。
我不喜欢的观点,就是有害信息,我不喜欢的人,就应该被封杀。
这种不包容,敏感,脆弱,让用户们主动举报、筛选内容。平台再扮演主宰生杀的神,反复满足用户,同时反复巩固算法,让用户更加沉迷。
敏感催生审查,审查又训练出更敏感的用户,这是一种闭环养殖系统,二者相互滋长。这种逻辑下,举报不是为了公共安全,而是为了维护“我眼中的世界秩序”。
但这是一种心灵的虚弱。我经常觉得,这个时代的朋友们都太脆弱了,看到半个乳沟,恨了,看到小说主角有过性经历,恨了,看见《再见爱人》里的麦琳居然还在呼吸,又恨了。
新的一天,新的仇恨。算法把用户包裹起来,像藏在一个罐子里,它不需要你理解世界,它只需要你感觉强烈。
人想要点亮心灯,第一步是放下我执。现在我执变成商品,被编码、追踪、优化,成了平台最稳定的生产资料。
我们看过太多坚定,残忍,癫狂的网友,也看到太多对立,大家都振振有词,仿佛自己就是正义判官。
大家的生活已经足够艰难,无法在自己能掌控的精神世界再遭受更多挫折,也没有任何心理余量去提高对彼此的善意。
如果生存环境不提升,那算法的舒适温床就不可能逆转。大多数人都会退行成保守,敏感的初中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陈生大王